【问对·第一线】研修班第一天:在历史中徜徉,论道教育与人文
昨日上午八点半,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【黄埔10期】在苏州开班!
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余名学员从四面八方赶来,奔赴这一场教育理想主义者的盛筵。
第一线教师研修,从2004年开始创办,走到今天,已经是第13个年头。从这里,走出了许多教育名师,激活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教育生命。
首先,问对教育智库理事长李勇先生致辞欢迎学员们来到苏州,并宣布开班式正式启动!
“大视野大格局大人文大教育是第一线的特色,指点江山、激扬文字、相互砥砺,抱团取暖是第一线的传统,研修是又一个起点,盼望大家在八天的研修和今后的生活中,彼此点燃,相互照亮,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,为了美好的教育,更加坚定、更加自由、更加温和、更加谦卑,更加有力!研教育没有终点,追求没有止境,我们一直在路上!”
接下来,问对教育智库总顾问卢志文先生为本次研修活动致辞,摘录:
问对,是经常有人向我问起的一个词。
问对是什么?我说:你问,就对了。
你问对人,就会做对事,今天,你问对了人,所以我相信你会做对事。
作为教育智库的问对,问,就是问询,对,就是对策。
问对之中,智慧尽出。
今天,问对从管理咨询上拓展为教育哲学上的问对,即对话。
……
对话,在互联网时代,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。在虚拟世界中,对话促进网络人格平等。
教学就是对话,我们不仅要有书本对话,与过去对话,与现实对话,与未来世界对话,不仅要跟身边的人对话,更要与远方的人对话。
……
未来已来,未来已经在我们脚下。作为教师要有职业危机感,只有学习才能应对这种职业焦虑,而最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就是问对。
让我们一起问对!
”开班式后,迎来这次研修学习的第一场讲座。由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者雷颐先生带来《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》的主题分享。
正如为雷颐先生做主持的范美忠老师所言,第一线研修班延续十多年的传统,第一天均邀请人文学者做讲座。这正体现了第一线对教师成长的基本认识,即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领域的知识,更要具备广阔的人文视野。
雷颐先生从一篇初二教材上的课文鲁迅的《阿长与山海经》谈起,讲晚清历史,谈少数民族的名称特点,谈战争、改革,讲造洋枪炮、架电报、修铁路。
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历史细节跳跃在研修班学员们的脑海。连续两个半小时的讲座,学员们像听爷爷讲故事般,幽默风趣好玩。有学员说“全程无瞌睡点,刷新听历史课专注度与精神度。”
谈到教师与学生之间,为何没有高质量的教与学互动,雷颐先生感慨,现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既没有问也没有对,缺乏深度对话和深度思考的能力。
在整场讲座当中,雷颐先生反复提到“开放”的重要性,开放的体系才能铸就伟大的文明,开放的教育才能带来教育的革新。
提问环节,有学员问:我们的文化为什么出不来相对开明的制度?
雷颐先生分析道:“只有在碰撞和交流,只有开放的体系和制度,国家才会进步才成其可能”。
@如何帮助孩子成为历史学家?
那就广博地取吸各种历史哲知识,广泛阅读……
讲座结束之时,雷颐先生仍意犹未尽。
我再说一句:
未来的国民是怎么样,就在于你们!
我再说一句:
兴国民,在小学教师。中国的希望在你们!
中午稍作休息,紧张的研修学习又开始了。
下午,来自出版界,江湖人称“老六”,“读库”、“读小库”创始人张立宪老师分享《儿童阅读与写作的“决定性瞬间”》。
张立宪老师对摄影大师布列松提出的”决定性瞬间“的新解读,让人耳目一新。
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毫不吝啬,非常热切地问:有什么推荐书目可以帮助小朋友实现“阅读的决定性瞬间”?
我认为:几乎没有。
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,阅读的“决定性瞬间”也是用很多很多的书喂出来的,这个走不了捷径。也不可能出一本书叫《如何实现阅读的“决定性瞬间”》,如果真有这样的书,相信大家也不会去买。
接着,张老师又以《猜盒子》、《绿老鼠大闹大饭店》《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》等绘本来解析成人和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验。
语文教育最大的误区,让学生学了许多华而不实的东西。引经据典,华丽的辞藻。让一个简单的写作课就变成知识储备大竞赛,并强行解读意义。
”阅读不一定只看“正面书籍”,“反面教材”也要看。也许孩子在读一本反面教材时倒很有可能触发其“决定性瞬间”。然后自己的大脑会有链接,打通很多东西。既然有链接、要打通,就需要在触发之前自己做好准备,积累足够多的东西,在专注与广博之间,等待“决定性瞬间”的来临。
不要怕小孩读到一本不好的书。
”谈到家庭教育的问题,“读书、学习并不能让孩子得到其他事务的豁免权。家长不能说,你只要好好学习吧,其他都不用管了之类的话。”
张立宪老师分享道,在跟孩子的接触中,他发现家长们往往非常强调好奇心和想象力,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:完成度和专注力。这是我们教育中往往忽视的环节,只有当我们鼓励孩子认认真真完成一件事,他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都是不一样的,家长和教师都需要去重视这个问题。例如,激励孩子阅读一本厚书。
“
新的一代人,赢会赢在专注力上,输也会输在专注力上。
讲完儿童阅读之后,下半场,张立宪老师从自身做编辑的经验谈写作。
“一怕周树人,二怕文言文,三怕写作文。这几年我碰到一些老师和小朋友、小学生,他们说上语文课有这‘三怕’。”
写作中出现最多的两个问题,一个是词不达意,一个是意不胜辞。前一种情况是笔力不够,积累的文字、词汇、表达方法不够,导致茶壶里煮饺子——肚里有数却说不出来,不能清晰、精准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。
意不胜辞,往往我们并不自知。掌握的词汇太多了,但其实想表达的没那么多,就导致用非常华丽、非常密集的文字传递非常单薄的意思。钱锺书先生曾举例说:你可以通过一滴水让人想到大海,但不能看到一块砖就想到万里长城。
帮助小孩克服写作恐惧一个很有效的办法,就是让他像说话一样写作。
白描和写实,是我个人特别推崇的。我很喜欢张爱玲的一句话:“写实主义的好处是买一奉十。”
“沛、润、清”——充盈、丰盛;温润、润泽;清爽、洗练。
这是我所理解的好的写作状态。
提问环节,现场气氛唇枪舌剑,学员们踊跃表达。
@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焦虑:如何让学生在应试中,也有写作的尊严?
“
答:高考范文有许多都是反人性, 你愿意让学生,让自己选择什么。让学生写什么作文的时候,让他们自己有一个考量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我们要和孩子一起面临这个问题。我们真正理性地和小孩去分析……这个分析看清问题的过程才是孩子真正的收获所在,并为自己的选择去承担。
@您说让学生读一些反面教材,而有人提出要把最美好的童书献给最美的童年。我有点不太明白什么是反面教材。你有什么反面教材可以推荐吗?
“
答:同样的书目,不同的人,年龄,心态,阅读顺序不一样……阅读效果都不一样。我们就是要抛开成见,一起来分析什么是好,是坏。而阅读最大的好处,就是让我们不那么武断地下结论做判断,党同伐异,不容置疑等。
读书不是让人得到优越感,而是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探索欲,这是一种心智冒险。
@在引导孩子读书当中,如何引导,让他们读名著还是读绘本?
答:根据小孩不同的认知特点,供我们参考。参考就是让我们可以比对,但是我们也可以打破它们。
不能因为小孩不爱读,我们就让他们做这种自由的选择。我们要鼓励小孩真正读一本厚书,读进去之后就不一样。
@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能够训练不同的阅读能力?例如中小学语文课标要求的默读、速读等等。
“
答:我不是专业的语文教师,不太了解。但是就您说的,我觉得很陌生,很荒谬。让学生沉浸在这样当中来学语文,学生会非常痛苦。
@学生没有时间去感受生活的细节,我就希望把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事情用来做仪式性的引导,但是又担心学生的成长受到干扰自己的发展。
“
大人太自作多情,老是希望孩子学到这,学到那。其实真正有意义的成长,没法用用途、意义等来评价。
最好不要替孩子做主。
”“白+黑”连轴转学习模式,也一直是第一线研修传统。晚上,著名中学教师,作家梁卫星老师给大家分享他的文本解读心得,讲题为《开放的文本解读如何可能》。
一开场,梁卫星老师就开始自黑:
我会写,
真会写,
但是,
我是真不会讲。
梁老师口中的“文本”,不局限于文章、书籍等,而是扩大到整个世界和生活。解读文本,其实质就是解读生活本身,解读独立的人格和思想。
文本解读是一种生命行为,绝非是一种文字游戏,这是知识再创造行为。
落实到具体的文本解读,解读的首要就是要质疑权威。力求深入到文本里面去,理解文本里面的生命行为,并把这种理解落实到自身生命中,实现自己的人生正义。
梁卫星老师的分享,融通其多年读书、写作、思考和人生经历,让人深感其生命的真诚和可贵。
有学员表示,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自己多年阅读其文章的作者形象:
憨
直
忠
愤
”整场晚间沙龙笑声阵阵,期间还充斥着不规则的“愤怒声”……一天的研修收获满满。
最后,让我们再次回味“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”的开班词:
“
我们毫不讳言
我们是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
这理想根系教育
这理想滚烫于心
这理想紧贴地面
这理想向上生长
我们
从四面八方赶来
赴一场思想的盛筵
在这里
我们探讨
什么是教育
什么是好的教育
怎样成为一个好的教师
这样一组严肃而永恒的问题
在这里
我们
彼此感知
彼此感动
彼此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
这一切缘于一种信念
路,终究是由人走出来的
我们坚信
理想和现实并非不可连接!
第二天,精彩即将开始,欢迎关注!
ps:问对教育,致力于为学校服务。
主要业务有:学校文化设计(包含MIS、VIS、BIS、EIS四套系统)、教师培训(可小班定制)、校长培训(可小班定制)、校本课程研发、教育类文创产品、教育活动策划等,有需求请来电咨询:18980032123 (许老师) 18682638064(唐老师)
问对教育学校文化设计案例: